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灯博会人气直线下降 发展遭遇瓶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2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次数:1113
核心提示: 去年,古镇灯博会已显疲态,十年发展遭遇瓶颈。今年,行业人士对新的十年发展犹抱希望。但是此次灯博会,并未改善形式和定位,展会人气和展品未取得突破,相反,首日人气下降,且部分观者称,占据展会半壁江山的LED企业,并无看到前沿技术的体现。
    古镇灯博会开幕人气不足

    阿拉丁“光”点:灯博会改革箭在弦上

    去年,古镇灯博会已显疲态,十年发展遭遇瓶颈。今年,行业人士对新的十年发展犹抱希望。但是此次灯博会,并未改善形式和定位,展会人气和展品未取得突破,相反,首日人气下降,且部分观者称,占据展会半壁江山的LED企业,并无看到前沿技术的体现。

    此次灯博会再次增加了LED展位的数量,但是改善灯博会,不仅仅是增加LED 展的问题,而应该从整体上重新进行产业规划,提升展品档次,吸引外地企业参展,吸引中高端产品参展,真正对行业形成导向作用。

    今年众多品牌的缺席和观众关注度的减少使灯博会变得有些尴尬。基本上只是中山本地的企业作为一种义务和责任在“撑场”.对于以本土企业为主的灯博会,可以说是难以看到行业的风向标,但却能看到灯都的发展现状。人气的直线下降,产品的同质化和大打价格战,参展企业的疲倦等,不仅折射出灯博会历时十一年遭遇到前从未有的瓶颈,同时也给古镇未来的发展敲了警钟。由此,灯博会改革箭在弦上,势在必发。否则,将会长期处于如同“鸡肋”的尴尬地位。

    传统整体家居照明转型风险与困惑

    阿拉丁“光”点:拐弯超前 需软硬实力与时机配合

    传统整体家居照明品转型到LED整体家居照明,对于很多落在后面的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契机,如同太子登极、加官进爵。有人登位有人逊位,有人得志有人失意。但后来者如何偷步抢占了前面人的茅坑,后进者如何加速超前走了别人的路,让别人无处如厕、无路可走?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它的努力和机遇各占五成。“努力”大家都懂,那“机遇”具体是什么东西?人们很喜欢把“危机”两字拆解,以证实凡事两看--有“危”有“机”的中庸观点。

    笔者认为这个观点陈旧但并未过时或失真。我们可以F1为例子说明,转型期事实上就相当于经过了一个赛车拐弯位,懂行的人都知道,拐弯前车手都在做好超前的准备。修炼好拐弯战术,车屁股来个漂亮的漂移,掌握赛车的制动以越过对方,就是紧随其后的车手甩掉前面车手的反胜法宝。这是所谓的“机”;但同时由于F1赛场上车速极高,转向时往往是翻侧意外高发区,玩着漂移一不小心就漂到天堂去。这是所谓的“危”.

    在这种危与机相辅相生的情形下,部分传统整体家居照明品牌对于是否转型LED整体家居照明,或多久才能转型LED整体家居照明仍然心存疑虑,也就很好理解。研发技术、人才队伍、规模化生产能力、管理体系升级、家居照明创新渠道、售后服务体系等方面是否匹配得上LED家居照明需求的发展?贸然进攻LED领域等同于盲目拐弯位加速超前,只有硬实力、软实力与时机的配合,才不致在技术性漂移的时候漂到天堂里去,将企业的未来断送在一念冲动间。

    国内首个主题园开放 体验不一样的LED

    阿拉丁“光”点:“用户体验”时代 LED推广“冲出行业,走向大众”


    乍一看“LED”,行外人想到的更多是科学与技术,归类于严肃的学术范畴。然而,LED的发展最终会走向民用,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倡导LED应用要以人为本,可是倘若人们对LED一无所知的话,从何“以人为本”?如今,手机注重用户体验,家具注重用户体验,就连一个小插板也要注重用户体验的时代,LED怎能不“用户体验”呢?

    笔者认为,“用户体验,以人为本”或许就是这一体验馆存在的初衷与目标。目前LED产业的推广,更多的是政府主导,一个政策下来,必须执行,这是为了LED产业未来有个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推广过程当中,弊端显现在只是一味去推,未曾从人们的感受出发;事实上,很多行外人士对LED的认识只停留在“耳熟”的阶段,要接受和使用还需要时间。

    行业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LED的推广更不能局限。可以说此次LED主题园体验馆的建设开放,是LED推广的一次大进步,为普罗大众提供一个亲身尝试的平台,认识LED,并认识LED的应用是多元化的。

    国际谈判施压含汞电光源 环保部酝酿防治新政

    阿拉丁“光”点:压力化动力 突破“先污染后治理”


    我国用于节能灯的汞消耗约为20吨/年,而1毫克汞渗入地下会造成360吨水及周围土壤的污染,这些数据并不是新鲜事而是目前电光源所面临的客观事实。作为世界上最大汞生产、使用和排放国,我国已成为全球汞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但如今中国在汞污染防治工作上却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经济可行性替代和减排技术等诸多问题。

    国外已经有了近20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而中国几乎毫无准备,所以频频在谈判中显得非常被动。“先污染后治理”之说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种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观点不能继续存在,环境保护不应当落后于经济发展,二者应当而且可以同步进行,否则最终只会影响节能灯的发展,而且我们中国也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和条件。

    这次由于要履行国际公约的压力,我国不得不着手新政,到底这种“压力”能否成为防治的“动力”呢?笔者在此不敢保证,但环保部可以考虑借鉴国外对汞污染防治的技术研究,而不是仅仅的“落实……鼓励……推动……要求……不要……”这样的口头承诺。
 
关键词: 灯博会 LED照明
 
新闻搜索 | | 打印 | 关闭
更多


 免责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凡来源注明“中国道路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道路照明网,转载使用本作品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 0519-85529633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给我留言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道路照明专业委员会 城市道路照明技术情报总站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道路照明网
中国道路照明网常州采编中心 电话:0519-8552963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衡山路6号218室 电话:0519-88162193
备案序号:京ICP备1102556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