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根白色细线上,一串串长短不一的黑色珠子密密麻麻垂下来,竟组成一尊低头含笑的佛头。在他的“注视”下,地坛公园牡丹园内,大爷大妈们摇着蒲扇吃着水蜜桃聊天,抑或围成圆圈跟随音乐跳起民族舞,看起来一切平平常常。可灯光艺术品的加入,显然让这份夜色中的休闲变得更有韵味。
昨晚,由中关村科技园区庸和园管委会和东城区园林绿化局主办的第三届“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在地坛公园拉开帷幕。30多组灯光艺术品渲染着夜色,创意集市展示着各色精巧玩意儿,视频创意互动秀还让安静的树木、建筑、园林仿佛活了起来。地坛公园处处是宁静、美丽、和谐的生活图景。
公园北门附近,游人们排起长龙,等待走进一个7米高的巨蛋内,感受光影变化。这个作品名为《OVO》是来自比利时和瑞士的两支艺术团队联合设计的。设计师穆斯塔法·艾德介绍,“OVO”是拉丁语“鸡蛋”的意思。这个作品的外形就犹如鸡蛋,也象征着一切能够孕育生命的物体。走到巨蛋内部,抬头看着变幻的灯光和不时喷射出来的水雾,人们感觉自己变小了,变成还在孵化中的小鸡,兴奋地等待着破壳而出的时刻。
公园南门入口处,则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人们围着一簇簇灯光组成的“花朵”不停地拍拍打打,圆球形的花朵长在弹簧上,花朵每被拍打一次,就会发出一个悦耳的声音。原来,花朵内装着震动感应芯片,能用振动启动音乐。当大多数游客都沉浸在这个灯光与音乐组成的游戏中时,有人却悄悄做起生意。几位来自金地集团的客人仔细考察了这个作品之后,联系到设计者、英国莱亭赛迪灯光设计公司北京分公司,当场下了订单,等到展览一结束,就要将这个作品运往深圳。
还有一个名为《光梭》的作品,设计师、来自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的王昀将远古时代人们对天空中二十四星宿的向往变换成灯光作品,安放在地面上。他在一个直径20米的圆圈四周,用24块灯光板表现乾坤、四季、青龙白虎等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认识,也反映出在现代灯光的辅助下,人们对远古神秘事物的追寻。20天后,王昀还将带着自己的另一件作品前往意大利,代表中国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各具创意的灯光作品,也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家住地坛西门对面的刘阿姨和老伴已经是第三年来看灯光秀了。今年,为了不影响各自的“创作”,俩人一人拿了一台相机,挑选各自喜爱的作品拍摄。先生喜欢《生之气息》等震撼人心的“大作品”,刘阿姨则对“鸟巢”等小作品情有独钟。“希望这么美的灯光艺术品展,能坚持下去,让人们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到光的美丽。”夫妻俩说。
据悉,“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将举办至8月19日,地坛主会场每天16时至21时30分开放,周末开放时间延至22时,市民凭地坛公园门票或地坛公园年票就可进入。8月18日和19日,地坛芳泽坛内还将上演两场露天音乐会,分别展现民族风和流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