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照明网讯)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仍处于萌芽阶段,路灯的合同能源管理的产业环境还不够理想。诚信保障不足、能耗标准不明、计量系统不齐,使企业和政府双方都存有担心、戒心和烦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培育市场环境是政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一环。中国正处在转型经济时期,如何培育市场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实施“十城万盏”、“千里十万”计划就是一个培育市场、促进路灯节能技术进步的有益的尝试。
对于既懂路灯节能技术又懂合同能源管理运作的人才,社会培训是最有效的应急弥补方式。路灯生产企业也非常愿意通过送员工去参加这类培训来培养企业内部的中高级节能人才,一些业内知名企业也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企业内部培养优秀人才。但在整体上,企业呼唤系统性和持续性较强的培训,相关高等院校应该主动承担这方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大型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整体实力强、融资比较容易,可以解决信誉和融资问题。这些路灯企业可以率先考虑建立起自己的EMC公司,将比较繁琐的节能工作交给EMC公司,EMC公司还可以同时承担企业外的节能项目,既培养了队伍、锻炼了人才,也能在项目中总结出优良的管理经验。市政道路照明管理部门在路灯的改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一些城市多年来旧有的路灯采购、维护等体制实际上形成了挑战,管理部门应本着既促进照明领域节能减排、又确保道路安全的理念,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适合该城市道路照明发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