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交流 » 行业期刊 » 2018第3期 » 正文

城市照明规划与详细设计的思路与办法(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3  来源:厦门江海阳工作室(361000)  作者:江海阳  浏览次数:1061
核心提示:凡事都可以大而化简,城市也是如此。面对如此庞杂运转机制下的城市,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着手思考的事情并不需要很多,理清城市基本面就可以了。那么什么是城市基本面?城市的基础构成是哪些?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
     凡事都可以大而化简,城市也是如此。面对如此庞杂运转机制下的城市,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着手思考的事情并不需要很多,理清城市基本面就可以了。那么什么是城市基本面?城市的基础构成是哪些?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

四、设计一座城市首先要理解这座城市

城市是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同时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类聚集向往之地。城市的性质并不相同,有工业化城市,有农业化城市,有旅游资源型城市,也有商业城市。根据每个城市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发展战略、规模和建设速度来规划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区间。历史文化城市强调人文因素,商业城市强调贸易因素,山水城市强调自然风貌因素,工业化城市强调现代感、未来意识。比如湖南株洲就是一座现代的被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同时它也具有悠久的人文传统,炎帝神农氏出生在这里。它也是山水城市,湘江穿城而过,划分了新城和老城两大板块。在定义株洲的时候就要有权衡和思考,哪个因素比重更大呢?

商业、居住、行政、交通、公共服务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同时城市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而化之韵味,以便于满足人的精神层面需求,达到愉悦、幸福、舒适的情感交流目的。城市每一个时间都在发生变化——缓慢或者剧烈。人们生活在城市里,感受城市带来的种种便利,也感受着城市因为密集而带来的压抑。所以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优良的环境追求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基本渴望,而城市夜晚照明正是基于此应运而生。

城市照明只是城市运营中的一个体系环节,照明的出现和发展与城市的经济进步密切相关。我们看到城市照明的每一次历史性变化,从最早的碎片化面貌到以亮化为目的的投光、泛光照明,再到今天出现灯光表演和人光互动,背后都能看到经济发展的推手在起作用。面向未来的城市照明势必会在今天的基础上出现更加人性化、表演化、交互化的面貌,同时更加注重光与人的情感呼应。在情感呼应的环境里,生活才是安定美好的。

所以说,设计一座城市就必须先认识这座城市,找到它的基本面以及它的“城市之根”所在。当前的中国多数城市都面临着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规划的现实问题,也可以说十年时间老城区已经基本上被拆除干净,或者已经改造为仿古街区为特征的新面目了。一方面是新城区的高楼如山如堵,另一方面是老城区的旧风俗旧建筑丧失殆尽,新老之间出现严重时代隔膜。笔者在参与安徽亳州城市照明规划时候深切体会到,政府关心的不是那些充满“老亳州”味道的花戏楼、华祖庵、曹操运兵道这些老城区的印痕,而是要将新城区那些新建住宅高楼作为照明实施的主体。对于广场、公园、岸堤、公共建筑的热衷远远大于对于老城区人文景观的修复。我设想,在夜晚应该有一道光,这是一个以城市主要动线为依托的、链接起城市主要出入口到达城市核心历史区的光,在这条动线上让参观者从现代走到古代,再折返回来,形成旅游动议。

城市照明设计就是在大量的、对于城市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框架体系。不仅是要做好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还要更深入地思考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每一个人都有气质,或气宇轩昂或猥琐算计;每一个城市也有它的专属气质,或清新宽容或格局狭小。分析的事情只能让你得到量化的数据和现场状况直观印象,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对于城市的热爱和熟悉,设计出来的作品总是有“千城一面”的感觉,不能令人信服。

判断一座城市的气质更多时候是设计师的知觉和直觉的综合结果。笔者归纳厦门的特征用了一句话——“一座岛,一座城”,相信再也没有中国的哪座大城市如同厦门这样地理特征显著。厦门的核心区就在本岛,周边的海沧、集美、翔安这些陆上区块拱卫着本岛,也可以说是隔海相望的关系,这是对厦门岛来说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任何事情你都要灵活处理,如同笔者去向海沧区政府领导汇报海沧的城市照明设计一样,这个时候再谈海沧和厦门的主次配套肯定是行不通了。换个思路来谈,可以把海沧和本岛描绘为一种隔海的对话关系,中间一座鼓浪屿作为联系,空间的大格局意识一转变,马上引起政府的兴趣。本岛的照明在岸线上是什么效果,而海沧怎么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以及建筑特征,打造一个全新不同的对话形象,也许几句话就能让城市照明的韵味出现改变。


五、两分法的城市基本面归纳

凡事都可以繁而化简,城市也是如此。面对如此庞杂运转机制下的城市,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着手思考的事情并不需要很多,理清城市基本面就可以了。

什么是城市基本面?城市的基础构成是哪些?

我们可以将城市简单地一刀切,一块蛋糕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城市公共界面,一部分是城市生活界面。这样划分合理吗?其实不合理。因为永远没有一种空间划分方法能将公共和私人两种界面区隔清楚,这两种界面都是在相互纠葛中。但是没关系,我们设计师大可以按照这种思路继续向下思考。

公共界面里有什么东西?

街道肯定占很大的比重。街道联通起来形成网络,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环路。街道和街道之间形成节点,大的街道节点是城市的中心区,由此再向外辐射出多个附属节点。中国的城市多数是方正的,东南西北相对来说最清楚。北京人指路都是对你说向正北走两百米,再往东拐第一个路口,往南走两个胡同就到了。南方人不习惯说东西,而是说左右,面对大门,左手第三间就是。法国巴黎的城市像三角板拼出来的积木,方向意识是最混乱的。

人在道路上行走有车行和人行两种不同的观察视角,得出的心理认知是不一样的。车行观察的主要视角为正前方的建筑纵深,观察的是建筑顶部是否形成连绵韵律。并且首先观察的是远距离照明景色,对于街道两侧的商业、橱窗、景观灯并不能很好仔细观察。在这样的视角重点要做好建筑的明暗过渡、重点商业的气氛打造,主要交通路口的导引标示灯光。人行视角观察的重点是街道两旁的景观灯具、道路照度均匀度、商业业态、主要建筑出入口、灯光雕塑、景墙、植被。适于观察近距离的建筑立面灯光。在这样的视角重点做好建筑底部、街道路面的照明质量,提升空间的局部趣味性和感召力,让城市细节变的更丰富、更生动、更人性化。

今天有无人机可以帮助我们在500米的高空观察城市,这个视点对于设计师来说没有意义。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做城市照明设计的时候需要绘制一些宏观的效果图用来说明问题。我们在飞机上观察夜晚的城市,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个样子,都是由纵横的交叉组合而成,从中心蔓延开来,或者是辐射,或者是环路,城市犹如大地上裂开的熔岩。我喜欢做的是用街道上3050米的视角推进镜头,这个高度接近人在高层建筑中的视野,并且能够鸟瞰更远范围,对于梳理城市空间的不同层次有很大帮助。

街道上面有停留的地方,或者是街道到达的终点形成城市大型广场,或者是

街头绿地。广场是城市公共界面中重要的集散场所,各种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集会、音乐会、广场舞、巨大雕塑、音乐喷泉、标志性建筑,一座广场能代表一座城市风貌。

福州的五一广场是城市的核心区域,这里有于山堂、毛泽东雕像、福建省大剧院呈中轴线对称布局,周边还有大型商业设施以及高端办公楼,毗邻福州的历史文化名街八一七路,有白塔、世茂大厦环伺周围。这座广场记录了福州近代历史的风风雨雨,也是许多重大活动的发生地。可以说五一广场最具有城市广场的代表性,政权意义、市民休闲、地标影响、时令展会、安全避险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这样的广场照明又该如何做呢?强调安全性?重视装饰性?可见如何做到各方面都能满足才是至关重要。


行政区和金融区相对来说会区划清晰一些,独立成片,结构简单。城市今天流行的创意园区也是和街道融合在一起。比如上海的田子坊就是在老的工业区和居民石库门巷道里诞生出来的。田子坊是自然生长的商业业态,做为嵌进居住空间的商业体,照明更应该趋重于生活化和自然状态,反倒商业味道并不是那么明显了。

商业综合体的周边往往是大型的居住社区,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空间,从公共界面到生活界面的心理适应区间。有些商业综合体做得很炫,甚至在光色上达到了扰民的程度,这就是忽视了自身的空间定位。但是上海南京路的商业设施集中在一起,形成最大化的城市商业界面,它和旅游走的更近,和生活离得很远,这是城市核心地带的象征。

中国的城市多数是沿水而建,水系照明成为今天城市的建设重点。沿岸的步道、雕塑、亭廊、植物、岸线成为照明主要表达,同时也是一种安全照明,满足了市民休闲的主要目的。


生活界面里有什么东西?

生活界面包含了居民居住的小区、菜市场、临街商业、社区公园等。小区内有微缩水系、景观植被、绿化廊道、慢步跑道。生活界面看似内容很少,但是却是城市空间占比的大多数。生活界面的光应该与公共界面的光区分开,后者热喧,繁多,故事性强,文化载体丰富;前者安静,淡雅,温馨,归属感强,休闲意味充足。

按照这样的两分法,你可以将所有的城市规划载体纳入进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城市就是太极,而生活界面和公共界面就是两仪,无穷万象无不出于其间,设计逻辑一下子就明确许多。

我们可以用视线、动线、游线来粗略地划分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关联性。这三条线路彼此共生在一起,其实是不分的。之所以要分开来讲,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清事物。在照明设计视角分析中,要注意人是在运动的空间中生活,我们观察环境使用移动的视野去发现目标物。所以不仅要考虑目标物最重要最优美的一面,也要考虑目标物延展的层次和扩散。

六、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论

凯文·林奇给我们做城市照明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划分基本面思路,他提出的“意象”是一种快速地对于城市环境的辨识和记忆方法。将城市符号化和图像化以后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城市,并且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凯文·林奇说“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在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可见,在城市意象中,观察者的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个体的体认过程不断得到验证,每个人创造的意象不同,是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来源以及生活阅历所造成他们之间的差异。同样,城市也是具有意象,这是一种“公共意象”,基于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现象特征。城市意象是以不同形态的方式出现的,我们到达一个陌生城市,观察的正是城市不同的意象,进而可以将这座城市的特殊性和区别性提炼出来。

作为基本面的城市意象又是惊人的重复,凯文·林奇将其划分为道路、标志物、边界、节点和区域这五种元素。

道路是进入城市开始观察的意象中的主导元素,其他的环境单元也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并且与之密切相关。

标志物是另一类的点状参照物,比如在南方很多城市中会在城市一隅的山顶竖立风水塔一样,成为城市的重要指向标,也是城市的记忆来源。标志物往往被用来做为确定身份和空间结构的线索,随着人们对旅程的逐渐熟悉,对标志物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济南老火车站已经成为标志性建筑,当人们老远看到火车站那高耸的塔楼尖顶的时候,都会有到达了的意识,当有一天老火车站被某位市领导一拍脑门拆除了的时候,这座城市也就丧失了集体认知。


边界是线性要素,它将区域分隔开来,但是也可以互相渗透。比如六环路可以认为是北京城的外围边界,虽然在六环外还有大兴、平谷、延庆等等北京市属区域。

节点,按照凯文·林奇的说法,它是连接点,交通线路中的休息点,道路的交叉点,人群的聚集点,或者是从一种空间结构向另一种空间结构的转换点。节点是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其影响由此向外辐射。城市中的节点根据其所处位置以及使用程度不同而出现主次之别。重要节点往往也是城市核心点,也会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标识点。比如南京的新街口,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静安寺等等。

区域是城市以街道分割出来的面域。区域中各种类型的建筑混杂陈列,需要观察者进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城市原生态的呼吸。比如北京的胡同与胡同之间那些鳞次栉比的灰砖四合院,那是微小的城市生活单元,里面或者杂物横陈,或者干净整齐,这些都是体验出来的城市感知。

在现实中,上述这些元素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区域由节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志物。元素之间有规律地互相穿插重叠,互相发生作用,并形成统一的意象。在城市照明设计中,这五种基本面可以将城市载体包含其中,形成逻辑性很强的设计体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归纳法。

 

 

 
关键词: 照明规划
 
技术交流搜索 | | 打印 | 关闭
更多


 免责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凡来源注明“中国道路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道路照明网,转载使用本作品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 0519-85529633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交流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给我留言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道路照明专业委员会 城市道路照明技术情报总站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道路照明网
中国道路照明网常州采编中心 电话:0519-8552963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衡山路6号218室 电话:0519-88162193
备案序号:京ICP备1102556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