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之下,华灯初上,3万余盏路灯营造出迷人的景色,主次干道变得灯光璀璨,背街小巷也迎来光明,古老的天水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秦州区市政设施管理处开始对小巷道安装路灯;今年,结合秦州区20条小巷道改造工作,已完成对龙城广场、中华东西路步行街、长仪路、龙王沟、进步巷、胜利巷等18条路段200多盏路灯的安装改造工作。截至5月14日,已对城区近100条小巷道及支巷安装路灯共计1125盏。
今年,秦州区市政设施管理处以完善城市照明设施、提升城市亮化水平、消除城区照明死角为目标,着力解决城区个别路段无路灯、路灯不亮及人流量大的繁华路段路灯光照度不高的问题,实施城区部分路段路灯改造安装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将全部点亮城区这些巷道的路灯,真正做到惠民、利民。”秦州区市政设施管理处主任田志斌说。
与以往更换路灯所不同的是,2012年安装的618盏路灯可谓是为我市量身定制,突出了天水元素,更具文化韵味。其中在解放路、大同路、自由路东段、民主路、建设路、羲皇大道东十里段安装八叉九火玉兰灯275盏;在成纪大道、双桥路、新华路安装羲皇系列路灯266盏,区政府门前安装5米高耀灯12盏,在罗峪河东桥、南郭寺山门前、藉河五里铺桥头安装8米高耀灯20盏,在七里墩三角花园安装仓斗灯7盏,安装鸟笼灯15盏,在藉河五里铺大桥安装8米单臂灯16盏,在羲皇大道七里墩至天水郡段安装银杏灯352盏(每盏照明灯3个,景观灯9个)。
灯多了,是不是耗电?对于这个市民关切的问题,据介绍,这些灯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节能性,如玉兰灯发挥照明功能的灯具,根据其光照区域分别采用了不同功率灯泡,照射车行道的灯光功率为400W,而照射人行道的灯泡功率为250W,两侧辅灯为150W,每个玉兰景观灯头仅48W,每盏灯合计功率1450W左右,在保证夜间光照需求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路灯耗电。在新路灯安装过程中还同步实施了全、夜亮灯线路改造,民主路、建设路等繁华街区每晚21时以后景观灯和两侧辅灯将全部关闭,开启剩余的2个主灯来保证道路照明,成纪大道每晚21时后只开启主车道两个灯头,羲皇大道每晚21时后只开启车行道400W主灯,比原有路灯双头500W的运行功率还低,在保证夜间光照需求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路灯耗电。自2013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区路灯节能降耗,除重大节日、节会外,将羲皇大道等路段灯设置为“隔一亮一”亮灯,民主路、建设路等路段灯设置为两侧辅灯全关闭,并陆续改造、安装了相应的节电设备,通过路灯电压智能化控制、单盏路灯节电率达到了29.5%。
2006年底,为了彻底改变相对落后的路灯控制管理方式,节约人力、物力和电费支出,市、区政府投资363.1万元,新建了秦州区路灯智能节能监控管理系统,于2007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由中央控制室、通信系统、监控终端、高效节电系统和视频巡查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自系统建成投入使用6年多来,所有设备运行良好,路灯管理智能化、节能化成绩显著。2007年路灯智能节能控制中心未建成之前,秦州城区路灯总数8796盏,全年用电量480.3万千瓦时,电费374.22万元;2013年与2007年相比较而言,路灯总量增加了251%,而年用电总量只增长13.3%,路灯电费总额仅增加了21%。而且该系统根据天水市经纬度及日照时间精确设定开关灯时刻,并通过钟控与光控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有效地控制路灯开关。同时,为达到路灯节能降耗的目的,在具备条件路段实现了路灯全、半夜亮灯,双、单边亮灯等灵活的控制方式,于每晚21点后关闭羲皇大道、成纪大道、藉河北路、民主路、建设路等主干道1300余盏路灯,不但延长了灯泡使用寿命,还达到了可观的节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