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大鹏新区是“问题路灯”的重灾区之一。很多盘山公路按照当年国家有关标准是不需要安装路灯的,随着大鹏新区城市急剧发展,进入大鹏的车辆和人口猛增,使得原来的公路实际上变成了市政道路,安装路灯迫在眉睫。但是,许多公路都是由原市公路局建设的,而公路局已并入市交委,使得这些公路找不到责任方,目前到底由市交委还是大鹏新区为历史欠账“埋单”成为纠缠的难点。
龙华新区市政服务中心李先生告诉记者,位于龙华新区的中梅路亮灯协调多个部门,花了近半年时间。该道路由于附近楼盘开发造成路基下沉开裂,导致安装好的路灯在铺设管道时无法如期进行,市政服务中心协调该路的建设方市土地开发中心及相关责任单位召开几次协调会,终于恢复亮灯。
客观地说,为解决市民出行这一重大民生问题,2013年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对原关外各区、各街道的城市照明设施进行深入的摸底调查,这为解决路灯问题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目前,深圳市原关外地区城市道路照明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正在制定中。
龙华新区在路灯问题的解决上,力度比较大。据悉,龙华新区将“亮灯工程”列入民生实事,分三期来实施,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经过三年的建设,龙华新区预计于2014年底前基本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龙华新区明确表示,除了新区政府投资解决“有路无灯”问题外,部分道路不属于新区范围内、但与新区市民出行关系密切的路段,新区也以“兜底”的态度,协调各方尽快解决。
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工作人员何先生说,原来路灯的历史遗留问题究竟归谁管?现在扯也扯不清楚,拖而不决也不是办法,大鹏新区已开始重视解决这一民生问题。比如葵鹏老路、雷公山隧道立交至葵鹏路口路段的路灯问题,已列入明年的建设项目计划。
昔日的“村路”、“小区路”、“工厂路”如今担负着怎样重要的角色?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深圳东站旁边两条次干道“前身”竟是两条村路。龙岗区城管局项目办林部长对记者说,这两条次干道分别是金运路和布李路,其中金运路道路宽12米、长2.4公里,布李路宽8米、长2.8公里,随着深圳东站的建设,道路已今非昔比,成为通往深圳东站的重要道路,但这里居然“有路无灯”。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区受限于资金,解决路灯问题仍未出台通盘方案,点亮路灯仍处于“零敲碎打”的状态。比如,龙岗区有180多条大大小小的路存在“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问题,但目前,很多路依然没有路灯改造计划,一名工作人员坦陈,全面解决全区“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问题需要大笔资金,希望在资金投入上,区里能向路灯改造上倾斜。
不少市民向记者呼吁,“无主”路灯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有的是原建设单位管理不善,施工单位施工质量不合格,竣工验收不彻底,未完成移交接管手续等等。而政府大部制机构改革后一些单位和部门合并或撤销,使得责任单位已无法厘清。目前解决路灯问题不应该单单是追责了,更多地要向前看,对于一些“无主”的道路与路灯, 最终应该由区政府“兜底 ”管起来,还居民一条光明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