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国家标准推算淹水路段的跨步安全电压,和道路上灯杆安全电压。能按规范在5秒内切断末端故障的TN-C系统,灯杆电压不会超过5伏。讨论了淹水路算几种电机防护的效果,提出了实施意见。灯杆等与PE线的有效连接是电击防护的关键。
关键词 淹水路段 事故隐患 安全电压 保护措施
淹水是一种自然灾害,每年都可能发生,且淹水路段照样有车辆和行人,了解它的安全电压,有助于淹水地段灯杆等的电击防护。
一、 国标的相关规定
1、国标规定的安全电压
表1 稳态电压限值
环境状况 |
电压限值/V |
|||||
正常(无故障) |
单故障 |
双故障 |
||||
交流 |
直流 |
交流 |
直流 |
交流 |
直流 |
|
1 |
0 |
0 |
0 |
0 |
16 |
35 |
2 |
16 |
35 |
33 |
70 |
||
3 |
33 |
70 |
55 |
140 |
不适用 |
|
4 |
特殊应用 |
表1是GB/T 3805-2008《特低电压限值》(以下简称“国标1”)的表,列出了稳态电压限值,城市照明设施雨天潮湿环境属环境状况2,而淹水地段属环境状况1。按该标准说明,双故障的电压限值不能用到路灯线路上。下面按电流对人生理效应的国家标准GB/T 13870.1-2008(IEC/TS 6479-1:2005)《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第1部分:通用部分》(以下简称“国标2)推算安全电压。
2、国标规定了电流对人的生理效应
(1)安全电流I安=5mA。
“国标2”中图20(见本文图a)有AC-2区,表11说明了AC-2区的生理效应是:可能有感知和不自主地肌肉收缩,但通常没有有害的电生理学效应。这说明AC-2区是安全区。图a还表明,5mA电流在AC-2区。所以取安全电流为I安=5mA。
图a 电流路径为左手刀双脚的交流电流(15Hz-100Hz)对人效应的
约定的时间/电流区域(说明见表1)
(2)心脏电流系数
两脚间的心脏电流系数F=0.04
“国标2”中表12说明从左脚到右脚的电流对心脏的影响只有手到脚电流影响的4%。但由于双脚浸在水中,电击后无处迥避,时间一长,很可能产生后续的倒地结果,就会急速增加心脏电流系数,所以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不能用此0.04的心脏系数。安全电流只能取为I安=5mA。
(3)人体电阻
1)体内总电阻500Ω,见说明1。
2)推算淹水时的双脚电阻R脚。见说明2。
① 浅淹水的双脚电阻R脚浅=440Ω。
② 淹水到膝关节的双脚电阻R脚膝=200Ω。
3)推算淹水时的手脚电阻R手脚=530Ω,见说明3.
二、推算淹水时的安全电压
1、跨步安全电压U安跨浅=2.2V,U安跨膝=1.0V,见说明4。
浅淹水跨步安全电压U安跨线是安全电流I安与两脚间水下电阻R脚浅的乘积,即:淹水不超过膝关节时的跨步安全电压U安跨膝为:
U安跨浅=I安×R脚浅=5×202=2200mV=2.2V。
淹水不超过膝关节时的跨步安全电压U安跨膝为:
U 安跨膝= I 安R脚膝=5×202=1010mV=1.0V。
2、灯杆安全电压,见说明5。
手碰触灯杆的安全电压,是U安杆手脚=5.3V。
深度小于0.12米的浅淹水安全电压,是U安杆浅=5.0V。
淹水深度超过0.12米,小于0.5米时的安全电压,是U安杆膝=2.3V。
3、安全电压是相对的,只适用于绝大多数人。见说明2.3。
三、几种电击防护的效果
1、剩余电流保护器 见说明6。
选剩余电流保护器,可以确保电击防护。维修人员还要适应所增加的工作量。
2、TN-S系统 见说明7。
TN-S系统可以确保电击防护,并维持淹水时的照明。正常时不论淹水与否都是安全的。
考虑到淹水时的条件较差,最好增加二项防护措施。
一是在淹水地段的线路中点,串入额定电流比始端小一半的熔丝(或断路器),以快
速切断接地故障。
二是杆根熔丝(或断路器)位置要高于淹水时的水面,例如杆顶。
3、TN-C系统 见说明8。
用PEN线保护的灯杆等,在正常时有电压,但按5秒内切断末端接地故障的线路,不
会超过6伏。在淹水地段除与TN-S那样增加二项措施外,还应按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1)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地段,符合国标对安全电压的规定
① 不淹水地段,如高架桥等,是安全区。
② 淹水地段实测末端灯杆对地电压小于2.3伏,是安全区。断路器宜改为三相联动。
防止出现二相配电。
③ 实测末端灯杆对地电压小于4.6伏,但淹水地段在线路中点到电源之间,是安全区。断路器宜改为三相联动,防止出现二相配电。
④ 安全距离大于0.6米。淹水地段的行人,不能跨入距灯杆中心0.6米以内的地段,
例如灯杆有灌木围绕时,是安全区。
(2) 有下列情况的,宜改为TN-S系统
① 淹水深度超过了膝关节,即大于0.5米。
② 淹水深度不超过了膝关节。但淹水地段在线路中点到末端之间,且末端实测灯杆电
压大于2.3伏,宜改装为TN-S系统。
4、联网TT系统 见说明9
(1) 不淹水地段,如高架桥等,是安全区。
(2) 淹水地区在正常情况也是安全的,考虑故障情况,需符合二个要求:
1) PE线的联网接地电阻要降到0.6欧以下,靠杆根熔断器断开故障。
2) 杆根熔断器到主电缆之间要采取双重绝缘等且类保护措施。
5、确保灯杆与PE (PEN)线的有效连接是电击防护的关键
四、操作步骤
1、查出全市有那些地方曾经淹过水?
2、查明淹水地段是否在线路的后半段?
3、测量淹水地段的末端电压是否超过2.3伏?
4、淹水地段的末端电压低于2.3伏的地段,断路器最好改为三相联动,避免出现二相配电。
5、淹水地段的末端电压高于2.3伏的地段,最好改造为TN-S系统。
淹水路段安全电压探讨的说明
说明1:人体体内总电阻500Ω
根据国家标准GI3/T 13870.1-2008(TEC/TS 60479-1:2005)《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第1部分:通用部分》(以下简称“国标2")第4.6条的叙述,人体初始电值可取为500Ω,这个初始电阻几乎与接触表面积和皮肤状况无关。
这一条说明了初始电阻接近于人体的总电阻。体内各部分的电阻占此总电阻的百分数。在“国标2”的图2(见本文图b)中有明确的数据。
说明2:水下双脚电阻R脚浅=444Ω。 R脚膝=202Ω。
(1)查“国标2”的图2(见本文图b)
双脚浸入水中没有皮肤电阻,设淹水深度达到小腿的四分之一(少于0.12米),膝关节以下的32.3%还留下75%的电阻,再加上14.1%和6.1%见本文图b)腰部以上不是通道,需要加上另一条腿的电阻,即取(32.3×75%+14.1+6.1)%的二倍,所以双脚浸入水中的人体电阻R脚浅为:
R脚浅=500×(32.3×75%+14.1+6.1)%×2二500×44.4%×2=444Ω。
如淹水到达膝关节(少于0.5米),则无32.3%部分,两脚间电阻R脚膝为:
R脚浅=500×(14.1+6.1)%×2=500×20.2%×2=202Ω。
(2)实测数据
实测双脚间电阻的方法见图c,220伏交流电压经变压器降为6伏后,一端经过4个
串联的1kΩ电阻(数量可调)接到一个塑料水桶中的铁板上,另一端接到另一塑料水桶中的铁板上,当人的两条腿踏在两个水桶(水位超过半个小腿)中的铁板上时,电流I脚就从lK电阻上通过,图中的电压表V1测出lkΩ上的电压表读数U1(伏),就是电流I脚的毫安数,电压表V2上读出的电压U2(伏)除以I脚(毫安数)就是两脚的水下电阻(kΩ)。对14个人的测试结果见表1,按此结果,最小的电阻是680Ω。
(3)测试情况和取值的相对性
根据测试的结果,以及“国标2”的表1到表9所列的数值,可以看出电阻的大小因
人而异,所取的电阻值对于5%, 50%和95%的人来说,相差都将近一倍。取“国标2"的表
中的最小电阻值,算出来的安全电压,只对95%的人是安全的,还有5%的人因电阻值还要
低,就可能是不安全的。就是说,安全电压的取值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100%的人
都适用,换句话说,就是安全电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测试的14人中,有2人缺少串联1kΩ时的记录,是因为电流稍大了点,他们不愿承受通过的电流,脚不敢伸入水中的缘故。因只测试了14个人,太少,取值应小于实测的最小值,即根据“国标2”的数值计算,取R脚浅=440Ω,R脚膝=200Ω。
表1 双脚水下电阻测试表
序号 |
日期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串联 电阻 |
1kΩ上读数 |
双脚 读数 |
双脚 电阻 |
取值 |
注 |
|
日/月 |
|
|
岁 |
KΩ |
V |
V |
KΩ |
Ω |
|
1 |
2/2 |
郭xx |
男 |
76 |
4 |
1.1 |
1.3 |
1.18 |
1180 |
加电压AC6V |
3 |
1.4 |
1.7 |
1.21 |
|||||||
2 |
1.8 |
2.4 |
1.33 |
|||||||
1 |
2.8 |
3.8 |
1.36 |
|||||||
2 |
2/2 |
陆xx |
女 |
75 |
4 |
1.0 |
1.1 |
1.10 |
1070 |
加电压 AC6V |
3 |
1.4 |
1.5 |
1.07 |
|||||||
2 |
1.9 |
3.1 |
1.63 |
|||||||
1 |
3.1 |
3.4 |
1.10 |
|||||||
3 |
郭xx |
男 |
49 |
4 |
1.1 |
1.2 |
1.0 |
1090 |
||
3 |
1.4 |
1.6 |
1.14 |
|||||||
2 |
2.0 |
2.2 |
1.10 |
|||||||
1 |
3.2 |
3.6 |
1.13 |
|||||||
4 |
张xx |
男 |
|
4 |
1.2 |
0.9 |
0.75 |
740 |
||
3 |
1.6 |
1.4 |
0.88 |
|||||||
2 |
2.3 |
1.7 |
0.74 |
|||||||
1 |
3.8 |
3.0 |
0.79 |
|||||||
5 |
梅xx |
男 |
|
4 |
1.2 |
1.0 |
0.83 |
830 |
||
3 |
1.5 |
1.3 |
0.87 |
|||||||
2 |
2.1 |
1.9 |
0.90 |
|||||||
1 |
3.5 |
3.2 |
0.91 |
|||||||
6 |
杨xx |
男 |
55 |
1 |
3.1 |
3.6 |
1.15 |
1090 |
||
2 |
2.0 |
2.2 |
1.10 |
|||||||
3 |
1.4 |
1.6 |
1.14 |
|||||||
4 |
1.1 |
1.2 |
1.09 |
|||||||
7 |
杨xx |
男 |
59 |
1 |
1.1 |
1.0 |
0.91 |
900 |
||
2 |
1.5 |
1.4 |
0.93 |
|||||||
3 |
2.1 |
1.9 |
0.90 |
|||||||
4 |
3.5 |
3.2 |
0.91 |
|||||||
8 |
凡xx |
男 |
|
4 |
1.2 |
1.0 |
0.83 |
830 |
||
|
3 |
1.5 |
1.4 |
0.93 |
||||||
|
2 |
2.3 |
2.0 |
0.87 |
||||||
|
1 |
3.0 |
3.1 |
1.05 |
||||||
9 |
陈xx |
男 |
42 |
1 |
3.8 |
3.1 |
0.82 |
750 |
|
|
|
2 |
2.2 |
1.8 |
0.82 |
||||||
|
3 |
1.6 |
1.2 |
0.75 |
||||||
|
4 |
1.2 |
0.9 |
0.75 |
||||||
10 |
1/2 |
闪x |
男 |
37 |
4 |
1.1 |
1.1 |
1.00 |
1000 |
加电压 AC6V |
/ |
3 |
1.5 |
1.6 |
1.07 |
||||||
/ |
2 |
2.0 |
2.3 |
1.13 |
||||||
/ |
1 |
3.4 |
3.4 |
1.00 |
||||||
11 |
/ |
张xx |
男 |
59 |
4 |
1.2 |
1.2 |
1.00 |
910 |
|
/ |
3 |
1.5 |
1.6 |
1.07 |
||||||
/ |
2 |
2.2 |
2.0 |
0.91 |
||||||
/ |
1 |
3.4 |
3.2 |
0.94 |
||||||
12 |
/ |
曹x |
男 |
29 |
4 |
1.1 |
1.3 |
1.18 |
1040 |
|
/ |
3 |
1.5 |
1.6 |
1.07 |
||||||
/ |
2 |
2.1 |
2.2 |
1.05 |
||||||
/ |
1 |
3.5 |
3.6 |
1.04 |
||||||
13 |
2/2 |
桂xx |
男 |
29 |
4 |
1.2 |
0.8 |
0.67 |
670 |
|
3 |
1.6 |
1.1 |
0.69 |
|||||||
2 |
2.3 |
1.6 |
0.70 |
|||||||
1 |
|
|
|
|||||||
14 |
毛xx |
男 |
29 |
4 |
1.2 |
0.8 |
0.67 |
670 |
||
3 |
1.6 |
1.2 |
0.75 |
|||||||
2 |
2.3 |
1.7 |
0.76 |
|||||||
1 |
|
|
|
说明3:淹水时的手脚电阻R手脚=530Ω
(1) 体内电阻R内
按图b进行计算,双脚浸入水中,不计膝关节以下电阻,双脚到腰是二
个电阻的并联,即500Ω×(14.1+6.1)%÷2=500×10.1%=50Ω。
腰到手的电阻是:500Ω×(1.3+9 9+10.9+26.4)%=500×48.5%=242.5Ω。
体内电阻合计为R内=50+242.5≈290Ω。
(2)皮肤阻抗,
查“国标2”的表6,手到手的总阻抗Z手手为: Z手手=960Ω。
其中手到手的内阻R内手手查“图b为:
R内手手=500Ω×[(26.4+10.9+9.9)%]×2=500×94. 4%=472Ω。
总阻抗按电阻考虑,则减去内阻后即为二只手的皮肤电阻,每只手的皮肤电阻R皮为:
R皮=(Z手手-R内手手)÷2=(960-472)÷2=488÷2=244Ω
(3)淹水时的乎脚电阻R手脚,
R手脚是一个R皮与一手到二脚(浸浅水中)内阻R内之和
即:R手脚=R皮+R内=244+290=534≈530Ω
说明4:跨步安全电压:U安跨浅=2.2伏。U安跨膝=1.0伏。
浅淹水跨步安全电压U安跨浅是安全电流I安与两脚间水下电阻R脚浅的乘积,即:
U安跨浅=I安×R脚浅=5×440=2200mV=2.2伏。
淹水不超过膝关节时的跨步安全电压U安跨膝为:
U安跨膝= I安×R脚膝=5×202=1010 mV=1.0伏。
说明5:淹水时的灯杆安全电压U安杆
1、手碰触灯的安全电压为U安杆手脚=5.3伏
(1)摆脱电流I摆脱=10ma
与脚站在水中不能摆脱不同,手碰灯杆时,是可以摆脱掉的,可以取摆脱电流。根据图a,10毫安在AC-3区内,“国标2”的表11说明此区内通常没有预期的器官破坏,所以取摆脱电流I摆脱=10ma。
(2)灯杆安全全电压U安杆为5.3伏
安全电压时摆脱电流与人体总电阻R手脚(见说明3)的乘积,即:
U安杆=I摆脱×R手脚=10×530=5300mV=5.3伏。
2、按跨步安全电压U安跨算灯杆安全电压U安杆
U安杆跨浅=5.0伏, U安杆跨膝=2.3伏。
(1)淹水时的电位分布
水面下半球形电极的电位分布最简单,是球形分布。实际杆根法兰是方形,电位近与方形分布,比较复杂。沿灯杆外接圆切线方向的跨步电压,显然大于方形分布的跨步电压。受
则,而距半球形中心为X处的面积
,
该处的电场强度设为E,电位为U,则
接地极的电位U0为
同理,距球心 X处的电位Ux为:
用(2)式去除(1)式,有:
即:
式中:Uo-- --半球形电极的电位 ,即灯杆电位(V)
Xo- - -半球形电极半径,取为杆根法兰半径(m);
X - - - -与半球圆心的距离(m):
Ux- - - - 距半球形中心X远处的电位(V)。
式(3)就是半球形电极在水中的电位分布。
(2)灯杆安全电压U安杆
灯杆的杆根法兰按直径
见图e,X1 =
即:
最大跨步电压
得灯杆电压
当跨步安全电压为U安跨浅=2.2伏时,
得灯杆安全电压为U安跨浅=2.29×U安跨浅=2.29×2.2=5.0伏。
当跨步安全电压为U安跨膝=1.0伏时,
得灯杆安全电压为U安跨膝=2.29×U安跨膝=2.29×1.0=2.3伏。
说明6: 剩余电流保护器
剩余电流保护器,又称漏电快关,能检测流向路灯的电流,是否全部返回配电箱,如果没有全部返回,就是漏电,当漏电达到整定值时,就断开电源,确保不发生点击,保证了安全。但是它断开电源只是根据漏电的大小,而不分析其原因,不是智能器件,单纯从保证安全考虑,当然用它比较有效。但与熔丝(或断路器)相比,比较容易断电,断电就没有照明,淹水地段没有照明也会使行人和车辆交通增加许多不便。因此,只需确保安全而不必考虑淹水地段时,要选剩余电流保护器。
因为漏电开关只根据漏电情况确定是否要断电,跳闸的机会显然要比小型断路器来得多。例如,补偿电容的一端接相线,另一端脱落碰外壳,因外壳接了PE线,这个补偿电容的电流不会使PE线的电压升高到不安全程度,这个故障虽然应该处理,但并不急迫到需立即断电的程度。使用漏电开关后,查找这种故障虽然应该处理,但并不急迫到需要立即断电的程度。使用漏电开关后,查找这种故障要分段查验,逐步缩小范围。维护工作量和处理故障的工作量相对来说都较大,维护人员应该能适应所增加的工作量。
说明7:TN-S系统
1、正常时是安全的
在TN-S系统中,灯杆等与PE线连接,PE线在正常工作时无工作电流共和电压,不论是否淹水,都是安全的。
2、故障时
(1) 潮湿环境的伤亡概率较小
在等截面的电缆中,接了PE线的灯杆,在相线接地时,灯杆电压有可能接近110伏,并持续5秒。查的表3在125伏时的人体从手到手的总抗阻为850欧i,电流为I手手=110÷850=
(2)淹水时的伤亡概率较大
而在淹水时的手脚电阻R手脚为530欧(见说明3),说明3是按24伏算的,如按110伏计算,电阻还要小,电流I手脚将大于110÷530=
3、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是在线路中点,串接一组熔丝(或断路器),其额定电流为配电站额定电流的一半。其效果是:
1)从电源到线路中点,
由于回路阻抗小于末端阻抗的一半,短路电流将比原计算值大一倍,达到熔丝(或断路器)额定电流的10倍,可瞬间切断电源。
2)从中点到末端
因中点船串入的熔丝额定电流是配电的一半,它等于原计算的末端短路电流的十分之一,同样能达到瞬间切断电源的目的。
说明8:TN-C系统
1、不淹水地段的TN-C系统符合安全电压的国际规定
(1)国标规定
根据GB/T3805-2008《特低电压限值》(以下简称“国标
(2)PEN线的最大电压
1)按5%电压损失设计的线路,PEN线的电压小于11伏
2)按5秒内切断末端故障的线路,PEN线的电压小于5伏
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的规定,路灯线路宜在5秒内切断末端接地故障。而能在5秒内切断末端接地故障的线路,其短路电流Ik”必大于熔丝(或断路器)额定电流In的5倍,即Ik”>
由于,所以
,
得,
相保电阻RΦp是
由于等截面电缆的相线与零线截面相等,其阻抗也相等,即Zφ=Z0,
所以Zφp≈1.5×(Zφ+ Z0)=3Zφ,代入(4)式,
有Ij×Zφp≈Ij×3Zφ=29.3,则Ij×Zφ≈29.3÷3=9.8伏。
Ij×Zφ 是路灯全部集中在末端时的相线电压降,但实际路灯是均匀分布的,相线的
压降Δu约为Ij×Zφ的一半,即Δu=Ij×Zφ÷2=9.8÷2=4.9伏。
三相配电的路灯线路,由于三相不平衡,PEN线上会有电流,最大大的不平衡是一相熔丝熔断,形成二相配电,这时零线电流与相线相同。在等截面的电缆中,由于接地电阻的分流,它在PEN线上所产生的电压,不会超过相线的电压降。相线电压降小于4.9伏,PEN线的电压降当然小于4.9伏。
所以受PEN线保护的灯杆等,在室外潮湿情况符合“国标1”安全电压的规定。南京市路灯电压损失早期都小于5%,上世纪末开始都按5秒切断末端故障设计,都小于5伏。
能明确是不淹水的地段,例如高架桥,灯杆只要与PE(或PEN)线的联接有效,则能出现的电压都远低于潮湿环境的安全电压16伏和32伏。不论是TN-C系统、TN-S系统或联网TT系统,都是安全的。
2、淹水地段的安全距离
分析了TN-C系统的灯杆可能出现的电压,不大于5伏,在浅淹水地段能符合安全电压的要求。但当淹水深度超过
在娱乐和休闲场所,人们跨步的方向是任意的,最大的跨步电压在沿灯杆外接圆的径向跨步时发生,按上一节的计算结果,如取灯杆可能出现的最大电压U杆=5伏,并设行人第1脚距灯杆中心X安+
按(3)式计算电位,即
X安是安全距离,等于
淹水深度小于
说明9:联网TT系统
1、在正常工作时 是安全的
联网 TT系统保护灯杆等的PE线不与零线连接,正常时没有电压,不论是否淹水,都是安全的。
2、故障时 淹水路段的灯杆,故障电压降不到安全电压以下
在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PE 线与变压器中性点不连接,回路阻抗较大,不能断开配电箱出线电缆的熔丝(或断路器),故障持续存在;PE线上的电压也很难降到浅淹水的灯杆安全电压以下,还存在电击的可能性。
因为联网TT系统的PE线与很多根灯杆的接地极连成网,联网接地电阻较小,如果它小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的六分之一,PE线电压就能小于33伏,而淹水时手到双脚的电阻前已算出时530欧,因此通过的电流I为:I<33÷0.53=62毫安。
(1)NG250以下的杆根熔断器可以速断
如做到PE线的联网接地电阻小于0.6欧,变压器接地电阻设为3.6欧,相线电阻设为0.8欧,短路电流就能达到220÷5=44安。NG-250以下的杆根熔断器,额定电流小于6安培,有可能瞬间切断故障,符合安全要求。
(2)NG400灯杆如发生电击,则电流-时间区为AC-4.2区
(3)淹水地段的补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