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成立于1962年,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市政道路照明和政府投资的景观照明设施的维护管养单位,下设办公室、人事劳资、计划财务、设施管理、工程管理、材料设备、技术安全等7个机关科室,维护管理所及中心控制室、设计室、工程队、汽车队等8个处属单位。现有在岗职工201人,巡查抢险车19辆,高空作业车14辆,吊、货车11辆。负责成都市中心城区598km2范围内2300多条市政道路上的8.5万余盏总功率达2.3万kw的路灯及100余处立交桥、建(构)筑物景观照明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管理处紧随城市发展的步伐,经过40多年的积累,工作职责已从过去单一的路灯维护检修发展为城市功能照明、景观照明综合管理单位。成都市中心城区路灯的维护管理,政府投资的景观照明设施集中控制和监管,编制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建设规划,拟订城市照明的环保与节能方案等工作均属于管理处的工作职责。
成都城市照明管理处作为国家低碳照明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之一,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城市的公共照明节能,并逐步开展了很多城市照明节能减排的工作。
遵循标准 重视规划。
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一直以来对于城市照明的设计标准都非常重视。近年来,为了增强在照明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能源的合理利用,管理处还联合相关部门完成了《成都市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参与住建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编制工作。
住建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已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中首次提出用功率密度这一指标对道路照明的能源消耗进行限制。标准的出台从道路照明设计环节入手,避免过度照明造成能源浪费,而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作为该标准的参编单位,在标准颁布以前已经按照节能标准的要求实施了多年。
编制《成都市城市照明总体规划》。
为了增强在照明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能源的合理利用,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完成了《成都市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该规划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导建设的作用。
积极探索 科学管理。
随着工作重心从过去单一的路灯维护检修发展为城市功能照明、景观照明综合管理,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不仅在探索路灯维护检修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更加注重科学管理。
实施道路照明设施改造工程。
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从2003年开始,历时5年,共对中心城区800余条中小街道的照明设施进行了改造,共计装灯6800余盏,铺设电力电缆693公里,架设架空线16公里。在项目实施前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施工图设计,在改造中采用了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光源、灯具和电器。至2006年,中心城区已全部淘汰低光效的白炽灯、汞灯,在有条件实施架空线入地的路段均将电缆地埋,使运行线路的电能损耗大大降低。
逐年提高道路照明集中控制率。
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从2001年开始建设道路照明监控系统,利用无线通信专用网络实现监控中心对分布于全市道路路灯配电箱的远程控制和运行状况实时监测。该系统的应用加强了路灯开关灯控制的灵活性,最大限度提高了配电箱运行故障发现的及时率。近年来逐步完善路灯“三遥”监控系统,迄今为止已安装终端设备670余台,集中控制率逐年提高,目前集中控制率达到90%以上。利用“三遥”系统可以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实时选择最佳开关灯时间,避免过早开灯和过晚关灯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利用系统的自动报警功能可以及时发现配电箱元器件故障,避免白天长时间亮灯事件的发生。
定期对灯具进行清洗。
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每年对灯具进行现场清洗,提高灯具的反光效率和透光效果,使灯具效率提高10%以上,从而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
在景观照明领域推广低能耗光源灯具。
根据当前照明产业的技术水平,管理处还在景观照明工程设计阶段大力主张使用LED光源灯具,在达到亮化、美化城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景观照明设施的能源消耗。同时,通过集中控制系统灵活掌握开关灯时间,避免浪费。
放眼未来 低碳先行。
近年来,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分别对路灯专用节电器、变功率镇流器、LED路灯等新技术、新产品进行了全面实验测试。迄今为止,管理处已在七条主次干道上应用变功率镇流器近800套,累计使用13个品牌400余盏LED路灯进行科学全面的实验测试。为进一步增强实验的客观性、专业性,从2008年开始全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进行LED路灯测试。检测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现场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单灯额定电压工作时的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高次谐波、光通量、光分布、光效等。通过实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分析研究其可行性,积极探索适合城市照明的节能措施。
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将在国家低碳照明研究中心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低碳照明实验,在城市公共照明节能工作方面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