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2.7规定的数值。

2.8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d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5%;
2.柱内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圆柱中纵向钢筋根数不宜多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应大于300mm。
2.9 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应互相错开一个(或几个)统一连接区段,根据接头形式应满足下列规定:
1) 焊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的长度范围内。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对纵向受拉钢筋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比率不应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比率可不受限制。
2) 绑扎接头:同一连接区段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300mm范围内。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类不应大于25%;对柱类不应大于50%。
2.10 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0.25d,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它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为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图2.6规定的数值,且末端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的柱中,如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则间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dcor为按间接钢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且不宜小于40mm。
2.11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d>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2.12 环形混凝土电杆的纵向受力钢筋内侧宜设架立圈。架立圈筋宜采用热轧光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直径宜采用5mm~8mm。其间距对于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宜大于500mm,对于预应力、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不宜大于1000mm。
2.13 环形混凝土电杆在其全部长度范围内均应配置螺旋钢筋,并缠于纵向受力钢筋外。螺旋筋宜采用冷拔低碳钢丝,直径宜采用3mm~6mm,其间距不宜大于120mm,距两端各1.5m之内的间距不宜大于70mm。
2.14 环形混凝土电杆的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钢板圈、法兰盘接头端纵向受力钢筋顶部,必须采取有效防腐措施处理。
2.15 用作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焊接网、钢筋骨架、箍筋及构造钢筋的冷拔低碳钢丝指CDW550级,抗拉强度标准值为550N/mm2,弹性模量为2.0×105N/mm2,直径为:3mm、4mm、5mm、6mm、7mm和8mm。
2.16 当冷拔低碳钢丝用作预应力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环形混凝土电杆中钢筋骨架的螺旋筋、环向钢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首圈应密缠1~3圈,其与桩端头的距离不应大于螺旋筋、环向钢筋的最小间距;
2.螺旋筋、环向钢筋需要搭接时,应在搭接处重复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