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交流 » 行业期刊 » 2013第1期 » 正文

实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 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14  来源: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  作者:王瑞萍  浏览次数:2367
核心提示:近年来,北京市电力公司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大安全生产管控力度,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本文主要介绍管理中心在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在人身安全、电网安全、设备安全等安全质量管理方面,是如何实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确保管理中心安全生产目标、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的经验和体会。
  摘要:近年来,北京市电力公司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大安全生产管控力度,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本文主要介绍管理中心在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在人身安全、电网安全、设备安全等安全质量管理方面,是如何实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确保管理中心安全生产目标、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安全生产  质量管理  监督效能  发展目标
 
  一、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安全生产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安全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尚未完全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因设计、定货、施工、检修等质量不良引发的事故还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给管理中心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还反映出在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在人力资源方面,随着北京电网的高速发展,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被采用,要求专业化检修人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但各部门普遍存在人员队伍老化、人员素质偏低、人才断档严重的问题。此外,专业培训滞后,技术储备不足,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匮乏,不利于专业化检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生产管理方面,尚未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不能对规范性技术标准、危险点分析控制、质量要求等关键生产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存在重工程、轻管理,重布置、轻落实的问题,未实现生产过程全方位、全过程安全和质量的管控。
 
  在工程管理方面,施工质量管理存在漏洞。施工方案审核、施工人员选配、施工关键点质量控制、竣工验收等环节未能形成规范性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强调验收环节,忽视合理工期,忽视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特别是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存在赶工期、轻安全、轻质量的问题,给运行单位留下安全隐患。
 
  质量安全关系到首都电网安全供电,关系到管理中心长远发展,关系到投资效益最大化。随着电网负荷快速增长和首都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不断提高,基本建设规模和技术改造规模还将持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高科技含量、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日益突出,给质量安全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拓展安全管理内涵,实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是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的根本,是安全工作落实“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必由之路。
 
  二、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的工作目标
 
  以遏止安全质量事故为重点,强化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通过采取切实的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中规划、设计、招标、建设、调度、运行、检修、监督各环节、全过程安全质量明显提高,杜绝安全质量事故,推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的工作任务
 
  实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必须遵循全面、全员、全方位的原则。各专业、各岗位、各环节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牢固树立逐级服务“客户”和前置环节“零缺陷”移交下一环节的理念,不仅要保证本环节的作业安全,更要对下一环节的安全负责。要控制源头抓闭环管理,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维护、检修,每个专业、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要以整体安全为目标,制定本专业、本岗位、本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目标。要细化标准抓质量管理,进一步细化并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设备选型标准、基建施工和检修改造工艺标准,明确质量监督办法和工作流程。通过完善施工、检修作业指导书、工序卡、检查表,建立起过程和结果监控体系,确保过程可控、在控,质量持续改进,进而从根本上消除电网和设备隐患,推动安全管理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在电网规划设计中,要高度重视电网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的影响,落实保障安全的各项要求。根据电网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电网设计标准化工作,选用合理的技术规范,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避免给后续环节留下安全隐患。
 
  在电网建设和改造中,要深刻理解全寿命周期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和进度的关系。要精心安排、周密组织、推广典型应用、选用高可靠设备,合理安排工期、严把质量验收关,实现零缺陷移交。
 
  在生产运营中,要坚持电网统一调度的原则,认真分析并校核现有电网输送能力,做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要强化“两票三制”的执行和标准化作业,加强检修管理,保证检修质量,杜绝人员责任事故。要加强中低压配网管理,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提高供电可靠性。要加强业扩报装和质量管控,跟踪了解用户设备运行状况,妥善解决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在二次系统方面,要加强对继电保护、电力通信、自动化等二次装置的安全检查,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动率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可靠性,防止因二次系统问题引发电网和设备事故。
 
  四、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
 
  1、建立界面清晰,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本岗位“质量”标准。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均要制定界面清晰,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作为完成本岗位工作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2、建立完善的专业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并且制定的规章制度要遵循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因时制宜、动态调整的原则。二是随着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时补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三是按照建立健全、复查修订、定期公布、岗位配齐的规章制度管理原则,各专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公布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清单,并按清单为各层级配齐。四是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努力使一线作业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3、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和管理水平;强化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是搞好质量、安全工作的素质保证。各专业应加强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要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专业规章制度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重点是要强化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专业工作质量和技能培训。
 
  4、持续推进标准化,开展标准化施工、标准化检修,标准化作业,是保证同一性,减少偏差和波动,提升作业质量的关键。实施标准化作业,要做到各项工作全部程序化;关键工艺控制过程规范化;安全措施标准化。要突出工作前对危险点的分析,规范人员作业行为和环境安全措施,从而实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可控;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控;工作质量能控,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五、优化电网规划安全质量管理
 
  ⑴ 坚持以首都电网总体发展目标为指导原则,借鉴世界著名城市电网发展经验,建成“网络坚强、结构合理、运行灵活、设备先进、安全可靠”的世界一流城市电网,为首都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⑵ 结合北京电网“首都电网”、“受端电网”、“巨型城市电网”的特点,研究规划理念、设计原则、实施策略,解决电网结构性矛盾,满足北京电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达到强化主网安全、增加供电能力、理顺电网接线、协调各级电网、解决遗留问题、促进规划落实的总体目标。一是对电网规划进行优化,满足全面安全管理要求和战略发展的要求。二是深入分析电网存在的问题,解决诸如重载、过载、接线复杂等历史遗留问题。三是理清三张电网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序衔接、和谐发展。四是解决规划“落地”问题,做好城市空间布局 研究。
 
  ⑶ 认真贯彻落实“优化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收益”的发展思路,组织专业部门,根据管理中心管理状况、专业发展规划及负荷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公司的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重点,对拟建投资项目进行梳理,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投资时序。
 
  ⑷ 按照综合计划管理“四统一”的原则,全面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进一步明晰管理流程,确保各项综合计划指标按照协调一致、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确定。以综合计划系统平台二阶段建设为依托,加快实现“两个中心,三层应用”的指标管理模式,一方面要保证推广工作的按期完成,另一方面要以综合计划系统为有效载体,从职能管理和基层单位两个层面,全面提升综合计划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水平。
 
  六、完善电网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⑴ 以“三标”认证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各专业设计分工和技术接口的内容,补充勘测过程的控制程序。继续开展设计产品质量评定工作,坚持对所有工程项目设计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每月对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公布。
 
  ⑵ 加强技术标准管理,大力推进电网设计标准化工作。通过引进国家电网公司信息中心的标准化管理系统,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库,提高标准化设计水平。组织各专业设计开展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关键点识别活动,认真学习、落实《各专业设计质量控制关键点及控制措施汇编》,确保国家、行业、公司技术规范、标准、反事故措施的落实。
 
  ⑶ 全面、深入研究电网技术需求,特别是关系电网规划、电网稳定等方向性和前瞻性的课题,把握技术需求的难点、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同时,结合电网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把新思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到电网设计中来,确保电网的稳定、超前发展。
 
  七、加强电网物资及用户工程招标管理
 
  ⑴ 坚持标准化管理,在两级招标管理体系下,统一招标文件、统一招标方式、统一招标流程、统一评标原则,逐步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招标平台,提高招投标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⑵ 规范招标范围,进一步扩大集中规模招标,提高集团化运作水平。对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招标范畴的要及时上报招标计划;对属于自行招标范畴的坚决开展公开招标。同时,还要加强对配网低压物资及用户工程的招标管理。
 
  ⑶ 加强计划管理,招标部门要密切与规划、基建、生产、调度、营销等部门的沟通,根据年度计划,统筹考虑工程进度和设备材料的生产周期,制定合理的招标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避免计划外招标和由此产生的不规范操作。
 
  ⑷ 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对供应商评估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供应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经营情况的档案资料并长期跟踪;加强对首次投标供应商、事故设备供应商和生产情况有重大变化供应商的调研和监造;建立供应商合同履约考核机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违约处罚,促使供应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坚决淘汰不满足要求的供应商。
 
  八、安全质量管理贯彻电网建设全过程
 
  ⑴ 开展基建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设计建设。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深刻理解全寿命周期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明确全寿命周期设计建设的目标和工作要求。二是发挥设计单位的龙头作用,开展全寿命周期应用分析方法的研究,建立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本计算模型。三是开展全寿命周期专题研究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在项目策划、设计、招标、施工和运行等各阶段落实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处理好安全、质量、进度的关系。
 
  ⑵ 以加强初设管理为中心,总揽工程建设全过程,推动基建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初设流程管理,将初设评审工作纳入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按月下达初设评审计划,合理安排评审时间,提高评审效率。二是明确初设内容和深度要求,在设计文件中必须增加“三通一标”、“两型一化”、“两型三新”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标准化成果的应用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初设质量。三是将初设评审和批复的要求落实到设备招标技术条件中;落实到工程施工方案中;落实到工程建设、验收过程中,加大技术方案、工程量、工程造价的控制力度。四是跟踪项目建设情况,定期对初步设计、设计评审、设备招标技术条件以及工程概算进行总结、分析,对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标准进行说明;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⑶ 完善技术标准,推广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应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的要求,从典型设计、典型造价、通用设备、集中招标、集中监造、标准化施工等方面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对有关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进行统一,简化设计程序、设备型式;优化施工工艺、工作流程,形成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
 
  ⑷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一是在工程项目策划中明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责任,明确各环节的合理工期,充分加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特别是土建施工、电气安装阶段的监督检查,并做好关键工序、关键点的验收。二是保障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颁布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制定质量监督流程,并制定奖惩考核细则,充分发挥奖惩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质量监督、达标投产及创优工作纳入一体化管理,确保每项工程安全在控、质量可靠。
 
  九、科学管理电网调度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⑴ 以调度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手段,逐步提高电网调度质量。一是对调度专业相关管理制度、常态工作重新进行梳理,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精简、优化。二是完善调度行为及调度业务标准体系,实现调度术语规范化、值班模式规范化、联系机制规范化;实现操作票、事故票、调度日志填写标准化;实现停电计划填报标准化。三是建立调度监督和考核标准,明确责任主体和执行要求,加大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执行结果的考核,保证工作任务及时完成,制度规范落实到位。
 
  ⑵ 稳步推进电网集中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集中管控在电网运行中的作用。一是加快推进调控一体化工作,强化在值班方式、值班员分工、工作流程、运行监视等方面与调度的融合。二是推动区调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明确调控一体化建设原则,制定地区电网控制中心的机构标准、人员配置标准、工作标准等管理制度。三是精心打造适应调控一体化的统一的技术支持平台,依托DF8003、AVC、WAMS、OMS系统,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调控一体的实践行为,并实现调控一体条件下工作流程的固化。
 
  ⑶ 强化继电保护专业职能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一是将保护定值管理范围从电网拓展到电厂和用户,并加强中低压配网保护定值的管理,特别是接口定值的管理。对继电保护整定原则进行修编,明确用户保护配置原则和整定原则。二是积极推进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工作。通过加强新装置检验,开展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状况的统计、分析、评估,在保障数字式保护装置可靠性的基础上建立状态检修管理模式,尝试性地开展状态检修,并制定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管理规定。三是着力推进10kV开关柜继电保护装置标准化设计工作。
 
  ⑷ 以系统安全、功能实用为落脚点,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支撑能力。一是推进自动化专业管理的标准化,统一专业管理流程、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分析内容与深度,推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整合以及信息优化工作。二是对自动化专业现有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问题的及时分析、修订。三是继续完善二次安全防护各项技术措施,重点加强二次安全防护策略制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推进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下技术支撑系统的运行管理,优化自动化信息,为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推广运行奠定技术基础。五是规范配网自动化建设,完善配网自动化技术标准及管理制度。
 
  ⑸ 强化电网风险预控管理,建立科学的应急预警机制。一是加快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的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进程,明确风险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二是建立电网风险的分级管理标准,制定和细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形成层次分明、措施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三是进一步规范停电计划的审核流程与审核内容,强调对风险预控措施的审核,重点是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四是突出日风险控制的核心作用,坚持多专业联合会商制,从电网方式、设备操作、保护配置、措施质量等方面综合评估次日及后日电网停电工作风险。
 
  十、抓配网精益化管理,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⑴ 抓电力生产季节性工作,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一是加强春秋检工作管理,特别是春秋检工作过程中的防误闭锁装置管理,严格执行解锁钥匙的使用规定,坚决杜绝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修试质量管理,本着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确保检修质量。三是做好年度及月度生产计划的编制、审核工作,合理安排生产工作,加强电网风险预控。
 
  ⑵ 抓专业技术管理,提高生产管理质量。一是以PMS上线为契机,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二是组织开展输变电专业设备评价和分析工作,全面分析电网和设备的运行状况,深入查找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重点做好输电线路防雷、反外力,电缆隧道综合整治,变电设备改造等专项工作。三是加强变电运行管理,特别是变电站防误闭锁装置和解锁钥匙的管理,同时积极探索集控站防误闭锁装置和遥控闭锁装置的试点和应用,坚决杜绝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四是加强配电专业管理,坚持配网“五统一”原则,将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纳入配网“五统一”技术标准之中,持续做好配网管理标准化、精益化工作。
 
  ⑶ 抓设备检修管理,提高检修管理质量。一是继续推行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状态检修工作要求,按照公司开展状态检修的工作思路,编制状态检修工作目标和规划,制定和完善各项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全面推进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将状态监测作为常态生产工作进行管理,确保工作开展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推动配网带电作业管理迈上新台阶,首先要继续规范和推广带电作业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实现带电作业的标准化;其次要加强培训,普及复杂不停电作业项目;第三要加大带电作业资金投入,购置绝缘斗臂车、操作工具,规范带电作业库房;第四要规范各单位带电作业组织机构,促进带电作业检修工区的建立。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使现场标准化作业成为一线生产人员的自觉行为,真正实现作业的全过程管理。同时,组织各单位不断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使其操作性更强,更符合现场实际。
 
  ⑷ 抓配网精益化管理,提高配网管理质量。一是优化指标结构,持续运用量化、排序、对标的方法引导和管控配网生产绩效。二是逐步规范低压设备管理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大设备改造力度,打造可靠的低压配电网;其次要梳理各类低压设备技术规范,提高低压配电网建设和管理标准;第三要梳理低压配电网管理流程,规范日常管理工作。三是持续建设配网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进GIS、PMS系统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质量监督。四是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试点配网管理新模式。完善公司配网自动化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标准,大力推广城市中心区配网自动化应用,打造高可靠性的城市中心区配网。充分发挥配网自动化系统在配网运行方式调整、事故处理、应急指挥工作中的作用,改进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五是加强电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强化电缆施工人员资质审核和工艺控制。针对电缆故障暴露出的施工质量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电缆附件制作等关键施工环节的工艺控制,并建立施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开展电缆接头工考评注册制度,提高准入门槛。
 
  ⑸ 抓同业对标成果转换,提高整体工作质量。一是提高专业分析水平,强化改进措施落实,不断提升指标的先进性,确保年度目标的实现。二是围绕中心发展战略,扩展对标范围,做好对标成果的转化。三是完善典型经验管理,提升典型经验的引领作用。四是加速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对标分析的深度。五是深入探索,深化二维对标工作。
 
  ⑹ 抓生产体系标准化工作,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生产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生产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程序标准化、装备配置标准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工作质量。
 
  十一、强化安全监督体系,提升安全监督效能
 
  ⑴ 继续强化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充实、扩展安全监督工作内容,把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因素和专业管理都纳入到安全监督范围中来,充分发挥安全卫士的作用。
 
  ⑵ 提高安全监督质量,提升安全监督效能。一是以常规监督为基础,开展对基层单位、生产工区、工作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静态检查,确保单位、工区、班组三个层面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执行良好。二是以专项监督为重点,结合各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对职能管理、专项工作、技改工程的监督检查,重点是发现管理层面、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持续开展对工作现场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两票三制”、“倒闸操作把六关”的执行情况,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危险点分析与控制落实情况。
 
  ⑶ 深入开展反违章工作。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反作业性违章成效明显。在作业性违章日渐减少的情况下,要将反违章工作重点引向反装置性违章和管理性违章,并将反装置性违章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结合起来,将反管理性违章和提升工作质量、管理质量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 启动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实现安全关口前移。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制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⑸ 适应综合检修工作模式要求,推进变电站综合检修工作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一是梳理工作现场工作票执行各环节的问题,优化管理流程,充分发挥工作票制度的过程控制作用,保证工作过程安全。二是继续推动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安全措施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工作措施标准化,为生产人员作业安全提供有力的保证。
 
  结束语
 
  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贯彻“以人为本、风险预控、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各级人员要做到责任到位、压力到位、管理到位、操作到位、质量到位、监督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生产机制,做到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确保安全生产目标、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安全生产
 
技术交流搜索 | | 打印 | 关闭
更多


 免责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凡来源注明“中国道路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道路照明网,转载使用本作品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 0519-85529633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交流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给我留言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道路照明专业委员会 城市道路照明技术情报总站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道路照明网
中国道路照明网常州采编中心 电话:0519-8552963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衡山路6号218室 电话:0519-88162193
备案序号:京ICP备11025568号-1 .